英语不好,考美国执业医师行不?(一份【不正确】的 Step1 248出分前考经 by 李静)

李静
2017-07-19

小编注:

本文是原名《U路漫漫》,是李静医生Step1考试出分之前完成的。但由于对出分前考经理解上的偏差,此文虽作于出分前,因为没有记述完整的考试过程,所以不能成为出分前“考经”,进而成为路标系统(☜点击可阅读)研究的样本。


但,这份“不正确的出分前考经”具有填补空白的划时代意义!文中非常好地描述了一个普通英语和医学术语都有缺陷的人,是如何利用身边的条件,不断挑战自己,最终克服困难,而达到知识和技能的新境界的。这是过去任何考经中,未曾详细记述过的。


她的Step1 248出分后考经,请见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xjJThKSwvPpvCfRa9MDbfA



大家知道,考美国执业医师(USMLE)的圈子里强手如云,像我一样在英语上有语言障碍的,好像并不多。之所以把相对小众事件写出来,是希望给刚起步的、对自己英语没有信心的、对怀疑自己是否可能成为考U高手的小伙伴,一个正面的肯定和鼓励:“我们都行的!”


大学毕业后,我一直在二级医院工作,服务着本地居民。凭借认真和热情的态度,与上级医生、病人之间都处得其乐融融,职业发展表面上看起来顺风顺水。而实际上,随着年资的增加,工作内容已不再仅限于写病史、办出院了,慢慢能体会到那个因为自己技能与语言的天花板,已经挡在头上了。举几个心酸的栗子:

我曾在急诊会诊时,遇到一位外籍的心梗病人。那次会诊,真的是结结巴巴连说带比划,才勉强把病史采完,十分尴尬汗颜...

后来在参与一本心脏病学原著翻译的工作中,尽管我只负责很少一部分内容,但是满篇满篇的英文专业名词和着多样的语法结构,着实让我一个头两个大...

后来换了医院没多久,冠脉组的负责人要求我交一份全英文的病例报道。真心不是不想写呀,实在是力不从心呀!就算是上网找类似病例抄,也得一篇一篇看,一句一句斟酌着模仿...真的好痛苦!


我心里很清楚,出于对现代医学的喜爱,无论起点如何不济,再说怎么不擅长英文,但也必须爱屋及乌!不擅长不代表不可改善!英语和医学术语,必须提高上去!


话说,我决定备考USMLE,原本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,而却因此结识了百歌医学,没想到打开了我的医学英语大整修之门。


初次走进百歌教室的我很紧张,想着自己既没经历过考研洗礼,又没落实过留学计划,这行吗?心一横,仗着自己几年的临床资本,磕磕绊绊也要迈出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!改变就在脚下!


幸得课程设置,是一种有趣的中英混搭语授课,措辞幽默又颇具专业水准,对胃口!


然而,想靠热情来个一鼓作气,是不够的!很快,我就发现,一直让我引以为傲的“记忆力”,在通篇英文教材的面前也发挥不出什么优势了。常常一段话要查好几次字典,前看后忘对理解造成极大障碍。立刻调整策略,从最熟悉的心血管分科下手来做学习切入点,心想着好歹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了,此刻要稳住阵脚,建立信心才是重点。


慢慢的,慢慢的,好似玩着填字游戏,每补完一个知识点,就会对解开下一个知识点起到提示作用。当把注意力集中到文字所要表达的意义上,英文字符已渐渐不再对我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,反而激发了我的探索精神。时隔十余载,重新用英语来攀爬这座医学的大山,沿途风景似曾相识,却又温故知新。


专注的时间,总是过得飞快。


从2015年秋季的【周末精讲】中途加入,到2016年的【寒假精讲】。坐在教室第一排的我,已经可以和讲师保持一定程度的互动了,虽然当时脑子里只能蹦出中文答案。实际上,我非常喜欢这种问答式的教学,既有挑战性,又能发掘问题。英多中少的课件,配合着中多英少的讲解,非常有利于对整体知识的理解,有了理解才能促进记忆和应用。


当我通过上精讲课、阅读review books、查字典的方式,熟悉了七成以上英文专业名词后,做题便成了我的新宠!可是,新的语言困境又出现了。


在之前的上精讲课、读review books的过程中,医学术语是可以逐渐融汇贯通的,但那时的我,就像一个只存有大量名词的字典人,而动词、副词、形容词却还是很水的状态。一开始做题,发现大部分题干都是以病例的形式出现,遣词用句都很接地气,顿时暴露了我那蹩脚的普通英文阅读水平......心里碎碎念:“真是逃得了初一,逃不过十五”。


所幸,很快我又从做题中找到了新乐趣。把每道题看作一个真的病人,为了收集到足够多的线索,查询任何不可理解的词汇和语法,以便找出真相。日复一日在自娱自乐中度过,作为百歌的【年卡】用户,再次混迹于2016年【暑假精讲】时,我已经可以不费劲的看懂课件,并回答出大部分讲师的提问,有时候心里还能默念相应的英文。


就在2016年暑假精讲最后几节课中,有一位讲师正好刚从美国轮转回来,顺口提到她在轮转时,有时候明明满腹经纶,却会难以脱口而出的药名,建议大家在复习过程中留个心眼,以备不时之需。


自此,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新主意!与其一晃而漏掉重要信息,白白浪费锻炼的机会,不如把整条题都读出来吧,不会念的词就去查发音。这样捣鼓了好一阵子,果然很累!在正确率为导向的Step1备考中,上述方式并没有收到效果。但本文我只探讨英语的学习部分,暂时不说Step1的考试哈~


不得不承认,最后摸索出有效的阅读方法时,回想曾经傻呵呵去朗读题干和FA,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犯傻行为。换种科普的说法就是,记忆在认知活动的后端。前面先要有感觉、知觉、注意、学习等过程。当我看到一个单词,然后大声把它读出来,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了两个刺激,相当于对同一事物进行了两个不同通道的加工。很明显,在实际考试中,尽管我使用了跳读的方式,但一眼扫过的句子,比起当初更容易抓住重点,更快地整合各个关键词所提供的信息。


伴随一年半的各种尝试和努力,以及来自百歌医学讲师和小伙伴的支持,考U的实际意义,对我来说已远远超过了考分本身!


最重要的副产物之一,便是大大提高了我的医学英文文献阅读能力。从以往一想到英文就试图回避,到现在可以高高兴兴主动阅读新英格兰等医学期刊,主要归功于对专业词汇和表达形式的熟悉。这种熟悉,增加了阅读的乐趣和实用性,让阅读和学习可以继续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,无论是最新的进展还是指南,第一时间获得信息的方式,永远是靠自己去阅读和收集。现在,算是跨过了长久以来我内心深处的一道坎。


更深远的意义在于,通过考U这一年半的努力,成功地改善了曾经不擅长的技能。这种体验会形成正反馈,促动我进一步尝试改善其他短板,比如英语环境下的临床交流技能等。

当站在积极的心理学角度看待考U这件事情的时候,它的结局并非0或1,而是开放的、具有创造性的。


李静医生知乎专栏:https://www.zhihu.com/people/li-jing-36-58-18/

阅读566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