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,我参加【标准病人】的临床考核已经是第13个年头了。这13年对于我,是一个在专业医生指导下,逐渐训练和磨炼的过程。从简简单单的只能背诵出一个病例的文字内容,到对病历有了更深的了解,再到能够表演出病人在受病情影响下的情绪状态......对于病情的了解,对病人的理解,对被考试的医生的了解,回顾这13年的演绎,真的是非常不一样的经历!
我还记得,第一年,我们被安排在复旦医学院的老校区,我第一次表演的是一位宫外孕的病人,主诉和简要信息是:
二天前开始右下腹疼痛,逐渐明显,疼痛难忍,体温正常。
参加考试的学生,问诊内容要包括:
疼痛的范围、性质、程度和维持时间、放射部位、诱发和缓解因素。
饮食、睡眠、大便小便情况。
是否去过医院或自行接受治疗。
药物的过敏史
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吸烟喝酒情况
父母的既往史
因为在当时,参加考试的医学生们是第一次面对这类型的考核。由于陌生和紧张,其中一位女生当场在问诊中哑口无言,目瞪口呆地望着我。作为一位标准化病人,我既是一位“演员”,需要演绎好这个角色,也是一位在考核中对学生进行评分的评估员,负担双重的责任。初次参加考核,面对这样的学生着实为她捏把汗,毕竟这是第一场考核,考核形式陌生足以给再优秀的学生带来紧张感。记得这年考核结束后,负责人就召集我们对这批考试的安排情况,和在考试中发生的事例,进行了讨论与汇总。
每年一批的医学院学子们陆续着接受标准化病人的考核,每年的考核学生数量都在增加,新病例的剧本也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难度。学生队伍陆续扩大到本科、硕士、本硕博8年制的医学生们,问诊水平在考核中也表现出来了参差不齐的状态。虽说理论上,本科生临床经验相对少,而硕博都在临床轮转过,但并非所有的硕士博士都在之前获得过相似的训练,所以在考试之中水平七上八下很常见。随着这种考核科目逐渐被重视,学生们的考核表现也越来越好,有很多学生体现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熟练度。
说个趣事,是某一次考试中,有一位参考者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。170CM左右个头的男孩,礼貌的称呼我后入座到医生的位置上,我看着他感觉略显老气,在介绍中才知道他是来中国的国际交流生。他的问诊十分的活泼,我主诉是位先兆流产的病人,他问起我诱因是社么,为何会觉得下腹疼痛,我阐述自己在上午逛街的时候突然腹痛了,他却表现出愉快的表情,问我,是不是蹦蹦跳跳的去逛街啦?面对如此国际化的风格我着实语塞,但是作为一位病人,我继续把自己的状态完整的表现下去,面对不同的学生我的考核标准是不会改变的哦。
2016年7月25日,受百歌医学的李旸医生之邀,参加了一次与以往不同的标准病人“考试”:
首先,“演出”不再是医学院了,而是一所高端私立医院:嘉静诊所(是嘉会医疗旗下的首家高端门诊)。
其次,参加“考试”的考生根本不是学生,而是极具临床经验的高年资医生。
最后,是我要扮演的角色,不再是普通上海群众了,而是嘉会医疗常见的目标客户群:“对医疗服务的完整和效率有【高要求】的中外籍上海居民”。
其实,我的内心是坎坷不安的,反复问自己:“我能做得好吗?”
临场前,我与百歌医学的李旸医生和嘉会医院的李勍医生反复交流,比对了嘉会医院作为高端私立医院,和百歌医学从事的高端医学教育本身的一致性,而我们培训的最终目标,就是“通过嘉会医疗与百歌医学的合作,采用标准化病人、标准化评估等一系列国际标准的医生训练方法,提升医疗过程的标准化,并不断改进病人的体验!”
最后确定的是,我来演绎一位“女性右下腹痛患者”,并接受前后三个不同医生的分别问诊、查体、交流总结和反馈。
这三位医生之中,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男医生,他一进诊室就让我感觉气度不凡。他有礼貌地自我介绍,他是一位ENT医生,随即开始问诊。从患者的疼痛部位、程度、有无放射痛,以及大小便情况等基本情况都一一询问到了,然后他对我的病情进行诊断并且讨论治疗检查与治疗方案。
全部结束之后,医生离开诊室去完成病例。我则需要填写百歌医学提供给的一份标准评估表,用来评估医生的交流和人际关系方面的表现。这份表一共有80多个项目,用来评估在15分钟的“医疗”过程中,医生在五大方面的行为:
Fostering Relationship 医患关系的把握与维系:医生的举止、穿着、谈吐、对病人隐私的保护等
Information Gathering 信息收集
Information Provision 信息的归纳总结
Making Decision 帮着病人做出决定
Supporting Emotions 提供对病人的情感支持
我觉得高端私立医疗和公立医院的最大区别,就是在上面这五个方面里的第一、第四和第五项。公立医院或国内医学院的考试,基本都仅仅是围绕着收集信息和归纳总结信息的,而对“帮助病人做出决定”、“提供对病人的情感支持”、“ 医患关系的把握与维系”这些方面,是没有如此细致的要求的。
最后,医生写好病例,我也填好了所有的项目,我们再次回到诊室,按照“三好三坏三提高”的步骤,讨论一下如何能够让病人体会更好。
合格而又有经验的标准病人,可以对医生综合行为做出非常好的直接反馈。李旸医生总对标准病人们说:“你的主观,就是对医生的客观”。
作为一名标准病人,反复训练和长期体会是关键。首先,要熟练地演绎好一个病人的角色,同时还能在表演过程中,观察医生的行为,之后迅速反应在评估表里面。之后,在一对一评估时,能够站在病人的角度,同时又以老师的身份对医生提出建议意见,让医生明白在自己已经习以为常的看病人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,并且尽量提出改善方式。
我深深地感觉到,从事这行的我们,就犹如行走在医生与病人之间,传输信息的使者。由衷地希望,标准病人这个群体日渐壮大并且越来越专业化,努力让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之间建立一座畅通的信息交流桥梁!
有感于十三年的标准病人工作!
王莘
2016年7月26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