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(2012年3月26日)出自百歌医学官网:http://baigemed.com/usmle-exp/step-1/7371/
屌丝小编注:根据《USMLE Step1 考经评分标准》http://bug-online.org/usmle-exp/11006,应远同学的Step1 253考经rating为:4/5星考经(没有出分前考经,但有的讨论组确认和公邮【顾问系统】数据)。
根据BUG, SUG, GZUG考经的一贯风格,分为出分前考经和出分后考经。应远同学没有提供出分前考经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考试日期:2011.12.19
成绩报告日期:2012.1.18
考试成绩:253/88
一.准备用的review材料
1. Pathology:看过BRS和kaplan,前者比较详细,很多知识点都覆盖到了,有此足矣。有的同学喜欢goljan,我也随便翻过,相当不错的,那时候实在觉得没必要再看第三本pathology了,也就没有仔细去拜读。Goljan结合了很多病生的东西在里边,病理生理比较弱的同学可以看看。
2. Physiology: 和其他科目比起来,生理应该是不难的,但是对其他知识的深入理解很重要,所以相当于理解其他科目的知识基础。而且考试也还是考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,平时需要多理解一些图表,考试的时候经常有配图的题。我用的BRS,写得挺好的,应该所有的考点都有了。
3. Biochemistry: 看的Kaplan, 大多数考点都有了,没有覆盖到的可以看FA补充。
4. Pharmacology :用的kaplan,听了Dr.Raymon的video。挺喜欢他讲的课,把生化病理都联系起来了,建议看完生化和病理再听。
5.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: 只看了made ridiculous ,很好的书,基本考点都有了,再看看FA的全面总结,足够应付考试了。
6. Anatomy, neuroanatomy, histology,embryology : 都是看的high yield,非常好的review, 知识点很全,特别是和临床联系得也比较多,不过就是有点超出考试范围了。
7. Behavioral science: Kaplan 和high yield都看过,都没有很深的映像。觉得这一科真的要靠做题。多留意一些医患关系的问题,我考试的时候遇到很多。
二.我自己的准备过程
说起来准备usmle也差不多有两年了,这两年基本都是和上海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度过的,虽然最后临考的复习没有办法和他们一起,但他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却是一直都在的。还记得2009年11月,我们第一次在上海仁济医院碰面。一群素未谋面的年轻人,怀揣着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,开始漫漫考U路。当时的组员基本都是上海的医学生,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都有。那个时候的老组员现在很多都不在组里了,有的人去了外地,有的人最后放弃了。中间来来去去,旧貌换新颜,到2011年初,组员基本都换了一批人了。我们也是学习BUG的经验,每周周六或者周日安排半天的讨论。不过当时组里面没有人考过,甚至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没看过什么书,所以复习的效率还是很有限的。再加上没有很强的制度管理,出勤率一直都上不去,难为老组长XHS一直为场地和进度问题和各组员沟通。不过即便如此,也不妨碍我的热情,只要有讨论,能够做到就绝不缺席,我应该是出勤率和讲课次数最多的人之一。现在回想那一段日子,真是又幸福又心酸。
我最开始的计划是在国内读完博士,其间考完step1和step2ck,然后出来做博后的。结果后来发现老板不能直接转博,觉得与其考个博士,还不如出来读,然后就有了2010年考GT和申请这一段。所以其实2009.11-2011.4(2011.5才报名)的准备都不是以考试为目标的,基本上就是看书,题目只做了robbins和qbook。中间杂七杂八的看了很多书,虽然不见得对考试有多大的帮助,但是确实是丰富了我的知识,也为后来临考的准备打下了基础。
这段时间虽然只是看书和讲课题目做的不多,可是对后面做题的帮助是很大的。我在看书的时候喜欢前后联系对比,一方面是阅读习惯,一方面也是在组里讲课的需要。这些锻炼无形之中帮助了我总结了很多东西,看书的效率就高了很多。虽然可能会有遗忘,但是复习的时候还是可以比较快的拾起来。比如看微生物的时候书上提到的各种外毒素的作用机制,我就自己做过总结,所以后来看FA的时候容易很多。这些准备也为后来的做题库打下了基础,不然要在三四个月里完成qbank,UW,还有NBME还是比较紧张的。
2011年上半年,又有发paper,答辩毕业,签证出国的杂事,所以其实进展也不多。而且年前拿到了step2的书之后,我又花了一个多月看了下(真是朝三暮四,不知道那个时候怎么想的),直到三月份才真正第一次通读完FA,那时候虽然会觉得总结得很精辟,但是还没有到觉得它神的地步(做题之后才明白)。然后找一天做了FA Q&A后面的全长模考,这个模考不算难,当时做起来感觉还不错,最后正确率80%。接下来就是答辩,吃散伙饭,签证,忙得不亦乐乎。五月到七月又忙报名的问题,六月回家后也没有心思看书,只把当时不打算带来美国的书翻了翻。然后八月份就准备奔赴美国勒。
所以其实直到八月底安顿下来我才开始kaplan qbank,花了一个多月做题看解释,一边还要应付这边的PhD课程以及实验室的任务。每天就是连轴转,不知道消耗了多少咖啡。我做的是老版分科的qbank,其实现在想想,题目的风格和现在的考试还是有差距的,能够做最新的当然最好。十月中旬开始UW,这个题库比实际考试要难一些,很多都是绕弯的问题,实际考试的时候,这样的题最多20-30%。不过尽管难,但是做起来其实比qbank要有意思一些。做UW其实是一个知识大重组的过程,把各个科目的内容都联系起来了。之前纵向的分科知识得以横向的联系重组,极大地巩固了知识。我觉得做这个题库的时候其实可以不用那么在意正确率,关键是要弄懂为什么选错,做对了是因为真的懂了么。
我做题库的时间一般都是晚上和周末,忙的时候都没有空看解释,只能把做错的题仔细看看,觉得懂了的题就没有看详细的解释了,这也是比较仓促的地方。我习惯把一些新的知识点记到FA上,翻看起来比较方便。
就这样,断断续续的把uw做完了。这时候离考试不到两周了,算算几乎每天都要做一套NBME才行,还有两科期末考试。当时真是很紧张,心里也很没底,只好做模拟题来找点信心,就专门找时间来做。不过感觉都还不错,没有觉得非常难。NBME前面几套题确实是相对简单些,提干都要短一点,实际考试的时候,只有一两句话的题干还是很少见的。这几套题没有很仔细看,只把错的题看了看(而且有时候觉得下载的答案是错的)。做下来觉得6,7,11,12和考试比较像,考试时做到两个有图的题就是这几套里的。
考试当天的情况实在是不能算好。首先前一天晚上就没有休息好,早上五点半就醒了。差不多提前半小时七点就到了考场,反正考试的时候肯定不是最佳状态,但也不算最差(我有时候做模拟题都犯困)。平时模考因为都是安排的时间不多,我都不休息直接一口气做完的,而且做完就基本不会再看,提前5-10分钟直接end掉了。考试的时候因为紧张,做得也比平时快,头两个block40来分钟就解决了,再review的题根本不敢改,除非明显选错了。唉,真是稀里糊涂的就考完了。
Qbook
Kaplan Qbook:早期巩固知识用,当时是一边看书一边用的。正确率75%左右。
First aid Q&A: 同上,正确率80%。
Lange Q&A: 非常不推荐,浪费时间。
Robbins:非常推荐,边看病理书边做的,正确率80%左右。
题库
Kaplan qbank:一个半月,分科做的,只记得病理部分做的最好,平均正确率八十几,其他的在70-80之间。感觉这个题库没有UW好,
USMLE world:买了两个月的题库还有两套模考,由于中间有PhD的考试,所以实际只用了一个半月,有几个block解释也只看了educational objective,实在是挺后悔的。正确率77%,percentile 85th
模拟考试
最好做NBME,特别是5-7和11,12,5-7我只做了下载版。这个模考和实际考试最像,还有可能碰到类似的题。我考的时候就有两个配图的题以前看到过。缺点是没有答案,做完就不能review了,而且比较贵,五十刀一套题。如果想知道自己那些题做错了,可以买60刀那种,最后可以看到做错的题。
NBME12(考前两个月,UW完成之前):当时做的时候觉得怪题稍多。成绩610/247。
Uwse1(考前两周):730/259(和UW qbank风格类似,不过考点有重复的嫌疑)
Uwse2(考前一周):800/265
NBME11(考前两天):650/257
三.一些建议
一边做题一边翻看FA,效率会比较高。做过题库的同学应该知道,大多数考点,FA都有覆盖到,也是最常考到的。
做题库还是全部科目打乱做比较好,这样比较能够反映真实水平,不会有题目之间的相互影射重复。
做题的技巧问题,每个人应该都各有体会吧。很多题提供的信息是足够提示一个诊断的,所以首先明确诊断应该是关键的一步。平时应该把疾病的表现记牢记全,看到了就有下意识的反应,这样才能提高正确率。
吸取教训,不要做得太快了,宁可看的仔细一点。每个block提前5-10分钟比较理想,还可以看看mark上的题。
我始终相信,经过这么多题目的洗礼之后,大家对知识点的掌握应该不会有太大差别了。最后就看临场的发挥和一点点运气了。考试前一定要休息好,不必太紧张,相信自己就行。